乳腺癌术后延续性疼痛(PPBCS)虽然与肿瘤的预后无关,但对患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会造成1定程度的影响,如何对此尽早预警并加以干预是1个研究热门。
2017年3月13日,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JCO)在线发表了1项研究,聚集该领域唯一的4项前瞻性研究中的3项研究结果,设计出1个可针对PPBCS风险进行在线评估的模型。该研究由芬兰、丹麦和英国的研究者团队共同完成,出击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完善乳腺癌综合治疗。
研究以芬兰队列为基础,评估了各项可能性指标与术后延续性疼痛的相干性,这些指标包括:①术前评估中的年龄、预定术区疼痛、体质指数(BMI)、慢性疼痛状态、术前抑郁、术前焦虑;②术中评估中的乳房手术类型、腋窝手术类型、肋间臂神经处理方式;③术后评估中的第1天疼痛、第7天疼痛、放疗、化疗等。挑选出的高风险指标为:预定术区疼痛、BMI、腋窝打扫、术后第1天疼痛、术后第7天疼痛。该研究通过这些高风险指标构建出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4个关键时点的风险评估模型,并将模型在丹麦、英国队列中进行验证,取得1致性结果。
该研究首创性地建立针对PPBCS的在线风险评估工具,有益于指导临床实践及进1步研究。
既往对PPBCS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且结论1致性较差,因此很难推动相干的临床实践。该研究是迄今为止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多中心前瞻研究,并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可以预见,该研究成果将对PPBCS的临床康复指点起到积极作用。
重视乳癌患者的康复,建立全面庇护理念依照指南或规范完成标准医治仅仅是整体医治的基础和开端,在寻求良好预后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活质量的保持和提高。关注各种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从生理上、心理上全方位指导和支持患者也是癌症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充分认识PPBCS,变事后发现为预先评估中重度的PPBCS困扰着20%~30%的乳癌术后患者,该研究建立的在线风险评估模型为临床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结合中国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利用和改进该评估模型,挑选出PPBCS高危人群,可以为进1步的干预提供基础。
积极干预PPBCS,变被动对症为主动防治从研究筛查出的高风险指标如预定术区疼痛、BMI、腋清、术后第1天疼痛、术后第7天疼痛等来看,部份因素是可以提早干预和积极治疗的,干预措施包括事前宣教并积极医治预定术区疼痛、避免没必要要的腋窝打扫、打扫精细化以减少损伤、积极治疗术后急性疼痛等。
固然,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出击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完善乳腺癌综合治疗,不论是对PPBCS的认识,还是对PPBCS的干预,都处在起步阶段,出击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完善乳腺癌综合治疗。我们应鉴戒该研究,展开针对中国人群PPBCS的临床研究,分析高风险因素,摸索相应的预防和医治措施,出击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完善乳腺癌综合治疗。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