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胰腺癌的诊治技术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仍不乐观,半数病人死于诊断后5个月内,除少数经专业性医院和专业医生进行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外,多数报道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10%~20%之间,整体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故而胰腺癌取代肝癌成为"癌中之王"。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胰腺癌病发的确切缘由,但研究表明有许多危险因素与胰腺癌的产生密切相干。受以下因素影响的人群应高度警惕"癌中之王"的侵袭。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是目前被公认的,对胰腺癌病发有显著作用的危险因素,这种癌被称为“癌王”,哪些人需要高度警惕。国外大量前瞻性研究及病例对比研究表明,吸烟的胰腺癌患者与非吸烟者死亡的危险比在1.6~3.1:1,吸烟量的多少与胰腺癌的病发呈正相干。
饮酒对胰腺的致癌作用结论不1,目前认为适当饮酒与胰腺癌无明显的相干关系,但长时间大量饮酒可能增加危险度。
另外,国外有研究认为,每天3杯以上咖啡,胰腺癌危险性将显著增加,这种癌被称为“癌王”,哪些人需要高度警惕。
饮食结构不平衡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饮食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品可能增加致胰腺癌的危险性,而通过摄取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预防33%~50%的胰腺癌病发风险。
富含蔬菜和水果的饮食和果汁、绿茶等绿色饮料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它们可以避免细胞受损,乃至使受损的细胞修复。因此,可能有预防胰腺癌的作用。
植物性食品中的纤维和维生素C也可能有保护作用。如果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只喜欢吃口味好的富含红肉(猪、牛、羊肉)、高脂肪和高能量的食品,不吃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暴饮暴饮,不但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还会增加肠癌等其他癌症的风险。
其他疾病因素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作为胰腺癌的病因尚有辩论,辩论的焦点主要是糖尿病究竟是胰腺癌的1个初期症状或并发症,还是致病因素,但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这些疾病是会带来较高的胰腺癌风险。
因此,这种癌被称为“癌王”,哪些人需要高度警惕,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那些突发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应当作胰腺癌筛查。
另外,芬兰的1项大范围队列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增加胰腺癌的病发危险,特别是血幽静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者胰腺癌危险性为血幽静门螺杆菌CagA抗体阴性者的2倍。这1结果支持了以往病例对比研究的报告,但幽门螺杆菌与胰腺癌的关系还需要进1步验证。
既往手术史
胰腺癌病发可能与切除胆囊有关,有报导说胆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产生胰腺癌的危险性超过70%。实验证实胆囊切除术后可以引发体循环中缩胆囊素水平升高,而后者可以增进啮齿类动物产生胰腺癌。
遗传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胰腺癌有家族聚集的特点,胰腺癌患者中,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是无胰腺癌家族史患者的3~13倍,这种癌被称为“癌王”,哪些人需要高度警惕。
另外,胰腺癌还与几种高度特点性遗传综合征相干,包括遗传性胰腺炎、家族性多发性非典型丘状黑色素瘤、Peutz-Jeghers综合征等。这些综合征常伴随生殖细胞的某些基因突变。
炎症因素
已有证据表明反复发作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或结石性胰腺炎有多是1种癌前期病变。
良性肿瘤恶变
胰腺有多种良性肿瘤,但原发性良性肿瘤,例如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极可能恶变成胰腺癌。
如果我们能避免上述的危险因素,尽早发现,并进行适当处理,那么胰腺癌的增长势头就有可能被遏制下来。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