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对抗心肌缺血损伤有望成真

2017-04-20 16:55:54 来源:
分享:

心肌缺血(myocardial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致使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1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近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本身调理,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缘由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发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多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得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多病发,1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今后,在心外科手术中利用臭氧为缺血心肌保驾护航有望成真。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1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教授团队完成的1项课题表明,这类“有害”的气体竟能变废为宝,通过臭氧引导的氧化预适应处理,有可能对心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或心脏移植手术进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减轻和保护作用。该项研究成果刊发在法国最新1期《生物医学和药物医治》杂志上。

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和体外循环伴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臭氧对抗心肌缺血损伤有望成真,是致使心功能障碍的主要首恶。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发机体广泛的病理生理改变,很多疾病都触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如心肌梗死、休克、急性肾损伤、创伤、循环骤停、睡眠呼吸暂停等。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器官移植、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普外科临床实践中常常遇见的辣手问题。有实验表明,采取臭氧预处理能够减轻肾脏、肝脏和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其作用机制还没有得到阐明。

为了找到破解谜团的“金钥匙”,臭氧对抗心肌缺血损伤有望成真,刘宏宇教授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两部份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发现:臭氧预处理组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其大鼠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心肌细胞和心肌线粒体的损伤减轻。

临床中1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组织缺血后需要立即恢复灌流,但是再灌注又矛盾性地加重了损伤和结构破坏。刘宏宇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首次证实,臭氧预适应可明显提升大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臭氧对抗心肌缺血损伤有望成真,继而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至最低。经检索查新结果证明,臭氧对抗心肌缺血损伤有望成真,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同类动物实验研究报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