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丙肝患者接受DAA治疗需警惕HBV再激活

2017-05-07 19:58:25 来源:
分享:

当前或既往HBV感染的慢性HCV患者在DAA医治期间,HBV重新激活相干的肝炎复发事件越来越遭到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在HBV高流行地区,如台湾地区,HBV暴露对全口服DAA药物治疗(慢性HCV)没有影响。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治疗期间,患者仍然存在HBV病毒学再激活与临床肝炎复发的风险。

根据近期1项前瞻性研究结果,现症感染HBV的慢丙肝患者利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医治期间,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风险。

来自台湾高雄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1项前瞻性研究,探究了DAA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风险。该项研究纳入了64例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台湾1家3级医院中接受DAA治疗的慢丙肝患者,平均年龄63岁,男性占26.6%。其中57例既往感染HBV(HBsAg阴性、抗-HBc阳性),慢丙肝患者接受DAA治疗需警惕HBV再激活,7例为现症HBV感染(HBsAg阳性)者。

23例患者接受ledipasvir/sofosbuvir医治;17例患者接受sofosbuvir+利巴韦林医治;15例患者接受daclatasvir医治;其余9例患者接受paritaprevir/ritonavir/ombitasvir/dasabuvir治疗。研究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清HBV和HCV标志物,研究终点为治疗结束后12周的延续病毒学应对率(SVR12)和HBV病毒学/临床再激活,评估DAA治疗期间患者产生HBV再激活的风险。

研究结果

整体的12周延续病毒学应对率(SVR12)为96.9%,2例患者出现HCV复发,其中1例为HBsAg阳性患者;

既往HBV感染患者中,未视察到HBV病毒学再激活;7例现症HBV感染患者中,4例(57.1%)患者产生HBV病毒学再激活;

产生HBV病毒学再激活的患者中,1例为治疗前可检测到HBVDNA,利用恩替卡韦医治后病情减缓;另3例HBV病毒学再激活患者的HBVDNA水平较低,未产生临床再激活。

研究结论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抗-HBc血清阳性对DA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影响甚微。但是,对当前HBV感染的慢丙肝患者利用DAA治疗时依然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因此,DAA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HBVDNA水平尤有必要,特别是密切监测治疗前HBVDNA水平较高的患者。

HBV再激活产生的机制仍然未知,既往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可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但机制仍不肯定。人们还需要展开进1步的研究以肯定实际风险和产生机制,慢丙肝患者接受DAA治疗需警惕HBV再激活。

分享: